论文化立国(2012-01-0811:52:51)
2019-02-06 16:48:07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

核心提示:从根本上讲,一个国家的发展强盛,并不在于它是否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,也不取决于哪一位明君圣主是否英明伟大。

而在于国体、政体的科学设计,在于这个国家的文明等级;在于这个国家传统文化是否与时俱进,能否尽快融入人类现代文明潮流,继而,去推动社会、经济快速发展。

从宏观上讲:所谓文化是指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。从微观上讲:是指思维观念,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。毫无疑问,不同国家,不同民族都在按自己固有的风俗习惯,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去生产,生活和娱乐。于是有了不同的伦理道德,不同的国体,政体。而不同的国体,政体又派生出不同的典章制度(各国在某一时期制定的政策、法规,以及创建的社会、经济管理模式的基本准则条款)。由此,造就了五彩缤纷耀眼夺目的地域和种族文化业态。孕育出辉煌灿烂,又异彩纷呈的人类文明。

组成文化的元素很多。一座建筑、一宗文字、一首歌曲、一件服饰、一种习俗、一项制度、一条法律,等等 …‥

那么,什么是文化立国,为什么提倡文化立国,如何去实施文化立国呢?我个人认为:

所谓文化立国就是对自己传统文化进行不断扬弃,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。一方面,要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成分。另一方面,洗涤和淘汰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成分。尤其是,批判和防止其它民族文化中极端、片面、有害的因素。勇于吸纳其它民族先进文化中有益合理的东西;致使不同种族文化相互嫁接、互为补充,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改良和提升;不仅仅学习西方文明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,也要学习他们凸显契约公平理念的政治文化,以此为动力净化国民灵魂,激活国民潜能和创造力,以推动社会、经济、文化协调有序地向前发展。

从这角度讲:所谓文化立国,其实,是一场自上而下、自下而上开展的思想解放运动,是不亚于“五四运动”的一场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。

提倡文化立国就必须彻底铲除传统文化中始终滞留不去的,诸如:君君臣臣、唯上唯权,三纲五常、三从四德,尊王攘夷、君尊臣卑、自相残杀等等,鼓吹皇权专制,践踏人性、扼杀个性的消极晦暗的成分。

基于上述认识,我们实施文化立国战略,首先就要牢固树立唯物、开放、多元的文化理念,反对和克服僵化的、教条的、形而上学的、封闭的陈腐文化理念。特别是,要筑牢文化是立国之本,强国之略的崭新文化观。

无数事实证明:一个人的进步与造化,在于能否接受开放多元的先进文化;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强盛,在于能否将自己传统文化尽快融入到人类现代文明,使之成为先进生产力。

不同的文化衍生出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伦理道德;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伦理道德派生出不同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;不同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孕育出不同的政体、国体;不同的政体、国体引申出不同的行政管理模式。因此,实施文化立国战略就必须加快政治和经济体改革。特别是,从完善和改良陈腐和落后的旧观念、旧伦理、旧体制、旧制度入手,培植或打造既与崭新文化(先进生产力)相适应,又符合自己国情的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。

实施文化立国战略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施《民族区域自治法》,筑牢我国基本政治制度,以确实保障少数民族公民的各项权益,积极有效地保护、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。特别是,要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同胞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力;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奠基元素,实施文化立国战略,将开发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规范化、制度化、法制化轨道,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,自由、宽松、和谐、多元社会文化生态。

实施文化立国战略就必须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。反对照抄照搬,反对拿来主义。在循序渐进地改良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批判地接受各国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。一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吃苦耐劳、勇于奋斗,努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优良基因,二是积极吸纳各国不同民族文化中自由、开放、多元的活性元素,最终创建一个开放包容,自由宽松,个性绽放,讲伦理,重情义的中华民族崭新文化。

2012年1月8日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